欢迎光临
|
|
2025年7月4日,Fri |
你是本站 第 72751049 位 访客。现在共有 在线 |
总流量为: 77763423 页 |
|
|
每日一作者简介 |
|
|
|
|
|
|
司马承祯(647~735)为唐代著名道士。字子微,法号道隐。河内温(今河南温县)人。晋彭城王权之后。其祖晟,仕隋为亲侍大都督,父仁最,曾任唐之襄、滑二州长史。司马承祯"少好学,薄于为吏,遂为道士。事潘师正,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。师正特赏异之。谓曰:'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,至汝四叶矣。'"①按陶弘景传王远知,王传潘师正,潘传司马承祯,适为四代。后游名山,隐于天台山之玉霄峰,自号"白云子"或"白云道士"。武则天闻其名,召至京都,降手敕以赞美之。及将还,遣麟台监李峤饯之于洛桥之东。唐睿宗景云二年(711),又奉召入宫,睿宗问以阴阳术数及治国之事,承祯所答甚合睿宗之意乃赐宝琴及霞纹帔而遣之。公卿赋诗以送者百余人。卢藏用早隐终南山,后登朝居要官;见承祯将还山,手指终南山曰:"此中大有佳处,何必天台?"承祯乃云:"以仆所视,乃仕宦之捷径耳。"②开元九年(721),玄宗遣使迎入京都,亲受法箓,赏赐甚厚。开元十五年,又召至都,玄宗令于王屋山自选形胜,特筑阳台观以居之。又命玉真公主及光禄卿韦韬至其所居,修金箓斋。 从其所请,敕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。承祯善篆,自为一体,号"金剪刀书"。玄宗令以三体写《老子》,刊正文句,定著五千三百八十言,为真本。卒谥贞一先生,玄宗为之制碑文。弟子七十余人,以李含光、薛季昌最著。 司马承祯汲取儒家的正心诚意和佛教的止观、禅定学说,阐述道教修道成仙理论,认为"神仙亦人"。人的禀赋本有神仙之素质,只要"修我虚气","遂我自然",与道相守,即可成仙。在其所著《坐忘论》中,提出了修道的七个"阶次",即七个步骤,曰"信敬",即对修道成仙信仰,深信不疑;曰"断缘",即断绝俗事尘缘,不与世人交;曰"收心",即收心离境,守静去欲;曰"简事",即安分守己,不求分外之物;曰"真观",即善于观察,不为外物所迷;曰"泰定",即形如槁木,心若死灰,无感无求,寂泊之至;曰"得道",即形随道通,与神合一。他从人人都可成仙这一思想出发,主张修道成仙,应当"易简"。"凡学神仙,先知易简,苟言涉奇诡,适足使人执迷,无所归本,此非吾学也"。③又把修道成仙的过程分为五道"渐门";一曰斋戒(澡身虚心);二曰安处(深居静室);三曰存想(收心复性);四曰坐忘(遗形忘我):五曰神解(万法通神)。总称为"神仙之道,五归一门"。并云:"一斋戒谓之信解,二安处谓之闲解,三存想谓之慧解,四坐忘谓之定解。信、定、闲、慧,四渐门通神,谓之神解。"④他把五渐门、七阶次概括为"三戒":"一曰简缘,二曰无欲,三曰静心"。声称"勤行此三戒而无懈退者,则无心求道而道自来"。认为学道者达到"内不觉其一身,外不知乎宇宙,与道冥一,万虑皆遣","彼我两忘,了无所照"的境界,即成为神仙。其静心无欲的修道理论,对后世道教修炼理论的发展和北宋理学的形成,皆有一定影响。 著作有《修真秘旨》十二篇,《修真秘旨事目历》《坐忘论》《修真养气诀》《服气精义论》《采服松叶等法》《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》各一卷,《上清天地宫府图经》二卷,《天隐子》八篇,《太上升玄经注》以及《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》,《上清含象剑鉴图》《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》《素琴传》《道体论》各一卷。其中《坐忘论》《天隐子》为其代表作,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资料。
|
|
|
|
每日一诗词 |
|
|
|
|
|
|
唐五代.唐无名氏 |
|
|
|
寥廓凉天静, 晶明白日秋。 圆光含万象, 碎影入闲流。 迥与青冥合, 遥同江甸浮。 昼阴殊众木, 斜影下危楼。 宋玉登高怨, 张衡望远愁。 馀辉如可托, 云路岂悠悠。
|
|
|
|
|
|
|
|
|
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·缚戎人 |
唐五代 元稹 |
|
边头大将差健卒,入抄禽生快于鹘。 但逢赪面即捉来,半是边人半戎羯。 大将论功重多级,捷书飞奏何超忽。 圣朝不杀谐至仁,远送炎方示微罚。 万里虚劳肉食费,连头尽被毡裘暍。 华裀重席卧腥臊,病犬愁鸪声咽嗢。 中有一人能汉语,自言家本长城窟。 少年随父戍安西,河渭瓜沙眼看没。 天宝未乱犹数载,狼星四角光蓬勃。 中原祸作边防危,果有豺狼四来伐。 蕃马膘成正翘健,蕃兵肉饱争唐突。 烟尘乱起无亭燧,主帅惊跳弃旄钺。 半夜城摧鹅雁鸣,妻啼子叫曾不歇。 阴森神庙未敢依,脆薄河冰安可越。 荆棘深处共潜身,前困蒺藜后臲卼。 平明蕃骑四面走,古墓深林尽株榾。 少壮为俘头被髡,老翁留居足多刖。 乌鸢满野尸狼藉,楼榭成灰墙突兀。 暗水溅溅入旧池,平沙漫漫铺明月。 戎王遣将来安慰,口不敢言心咄咄。 供进腋腋御叱般,岂料穹庐拣肥腯。 五六十年消息绝,中间盟会又猖獗。 眼穿东日望尧云,肠断正朝梳汉发。 近年如此思汉者,半为老病半埋骨。 常教孙子学乡音,犹话平时好城阙。 老者傥尽少者壮,生长蕃中似蕃悖。 不知祖父皆汉民,便恐为蕃心矻矻。 缘边饱喂十万众,何不齐驱一时发。 年年但捉两三人,精卫衔芦塞溟渤。 |
|
|
|
|
【评论】 | 加入你的评论,请先登录。如果没有帐号,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。 |
返回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