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|
|
2024年11月21日,Thu |
你是本站 第 65703201 位 访客。现在共有 在线 |
总流量为: 70105576 页 |
|
|
每日一作者简介 |
|
|
|
|
|
|
独孤良弼,贞元间进士,官左司郎中。诗一首。
|
|
|
|
每日一诗词 |
|
|
|
|
|
|
唐五代.司马扎 |
|
|
|
野店鸡一声, 萧萧客车动。 西峰带晓月, 十里犹相送。 繁弦满长道, 羸马四蹄重。 遥羡青楼人, 锦衾方远梦。 功名不我与, 孤剑何所用。 行役难自休, 家山忆秋洞。
|
|
|
|
|
|
|
|
|
渡荆门送别 |
唐五代 李白 |
|
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 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 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 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 |
|
|
【注释】
江:长江。 大荒:广阔的原野。 远:远自。 荆门:山名,在今湖北宜都县北,长江南面。战国时楚蜀交界处。 从:向。 楚国:荆门以东古属楚地。 海楼:海市蜃楼。海上因空气变化,光线折射,空中变幻出象城楼街景似的景象。 仍:频频。 故乡水:指流自蜀地的长江。
|
| 【评析】 | 唐开元十四年(726),诗人怀着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之情,出蜀东下,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。这首诗意在描绘山水,壮阔雄奇的景象使诗人兴奋不已,充满了豪情和朝气,然而乍离家乡远游,难免产生恋恋之情,“送别”之意犹在。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”与杜甫的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”,同为咏长江的千古名句。
这首诗是李白离蜀东下时所作,描写了诗人乘舟自蜀中出荆门时的所见所感,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。荆门,即荆门山,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;送别,意指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。 开篇点明自己出游路径,诗人来自遥远的蜀地,远在“荆门”之外,“楚国”则是诗人此行的目的地,而荆门山正是蜀、楚交界之处,出“荆门”便意味着离蜀入楚了,诗人在蜀地生活了二十多年,一旦身临去蜀入楚的交界处,自然感慨万端,因此,这开篇两句既点明题意,也是内心感受的自然表露。中间四句描写出荆门时所见景象。蜀中多山,向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,楚多平原,向以广袤开阔而著称,诗人出蜀入楚,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丛山峻岭顿时消失,而浩瀚的长江在广阔无垠的原野上滔滔奔流,境象开阔,令人心旷而神怡。诗人乘一叶轻舟顺江东下,疾速如飞,天色傍晚,回首西望,一轮月魄沉山,犹如天上明镜西飞,江上水汽蒸腾,在晚霞的映照中五彩缤纷,犹如海市蜃楼一般。如此景象,真是既浩阔又神奇,这神奇的境界,当然令人陶醉,但诗人毕竟是初次离乡背井,仗剑出游,因而对家乡的眷恋仍时时萦绕于胸。结句即写出这种感受,家乡的江水载着轻舟,将自己送到荆门,因此,当此即将离别蜀地之时,诗人油然而生对江水的爱怜和感激,衬托出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深情。 这首诗将纪行、写景、抒怀融为一体,绘景开阔,造语奇丽,且将原本是格律精严的律体写得气势动荡,活泼生动,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艺,也表现出诗人豪迈不羁的个性气质。 | | 【白话译文】 | 我出蜀远渡荆门外,到那古时的楚国游览。高山渐渐隐去,平野舒展开来。江水一片,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。波中月影,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。空中彩云,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。我还是爱故乡的江水,迢迢万里,伴送着游子的行舟。 |
|
【评论】 | 加入你的评论,请先登录。如果没有帐号,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。 |
返回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