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|
|
2024年11月21日,Thu |
你是本站 第 65694393 位 访客。现在共有 在线 |
总流量为: 70090993 页 |
|
|
每日一作者简介 |
|
|
|
|
|
|
刘秉忠
(1216~1274) 元代前期著名政治家。字仲晦,初名侃。邢州(今河北邢台)人。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,刘侃十七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。1238年,辞去吏职,先入全真道,后出家为僧,法名子聪,号藏春散人。1242年,他受到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的赏识,被推荐入藩王忽必烈(即元世祖忽必烈)的幕府。子聪博学多能,善于出谋划策,深受忽必烈重视,时年二十七岁。
1250年,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,提出:“治乱之道,系乎天而由乎人”,“以马上取天下,不可以马上治”。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,建立制度。如定百官爵禄,减赋税差役,劝农桑,兴学校等。他的主张对于忽必烈采用“汉法”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。1253年,从忽必烈出征云南。1259年,又从征鄂州(今湖北武昌)。1260年,忽必烈称帝,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,如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,建元中统等。至元元年(1264),忽必烈命子聪还俗,复刘氏姓,赐名秉忠,授光禄大夫、太保、参领中书省事、同知枢密院事。至元六年,订立朝仪。至元八年,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,也出于刘秉忠的建议。
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。1251年,蒙哥即大汗位,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。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,并在1256年命他在当地建立一座新城。1258年,新城建成,定名开平,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。至元三年,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。新城规模宏伟,工程浩大,在刘秉忠和张柔、段桢等主持下,进展很快。至元九年,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,命名新都为大都。至元十一年正月,大都宫阙建成。同年八月,刘秉忠去世。
刘秉忠长于诗词,沉郁豪迈,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。其作品有《藏春集》六卷传世。
|
|
|
|
每日一诗词 |
|
|
|
|
|
|
北宋.秦观 |
|
|
|
小楼连远横空, 下窥绣毂雕鞍骤。 朱帘半卷, 单衣初试, 清明时候。 破暖轻风, 弄晴微雨, 欲无还有。 卖花声过尽, 斜阳院落, 红成阵、飞鸳甃。
玉佩丁东别后, 怅佳期、参差难又。 名缰利锁, 天还知道, 和天也瘦。 花下重门, 柳边深巷, 不堪回首。 念多情, 但有当时皓月, 向人依旧。
|
|
|
|
|
|
|
|
|
李凭箜篌引 |
唐五代 李贺 |
|
吴丝蜀桐张高秋,[1]空山凝云颓不流。 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[2] 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。 十二门前融冷光,二十三丝动紫皇。 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[3] 梦入神山叫神妪,老鱼跳波瘦蛟舞。 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
|
|
|
【注释】
[1]“丝桐”即指箜篌。“张”,弦乐器紧起弦子来准备弹奏叫“张”。“高秋”,就是暮秋,指阴历九月。 [2]江娥:一作湘娥。“中国”,国的中央。和下文的“十二门”、“动紫皇”等语相贯。 [3]“逗”,引。
|
|
【评论】 | 加入你的评论,请先登录。如果没有帐号,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。 |
返回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