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|
|
2025年7月4日,Fri |
你是本站 第 72755574 位 访客。现在共有 在线 |
总流量为: 77778742 页 |
|
|
每日一作者简介 |
|
|
|
|
|
|
李阳冰,字少温,谯郡(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境)人。祖籍赵郡(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),出自赵郡李氏南祖,李白与之认亲认做族叔。
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。初任缙云县县令。宝应元年(762年),为当涂县县令,李白往依之,病重不起,枕上授诗稿,十一月初十为李白的诗写《草堂集序》,李白感激他,特作《当涂李宰君画赞》,称“缙云飞声,当涂政成”。历国子监丞、集贤院学士,晚年为将作少监,韩愈称之“李监”。
李阳冰擅长篆书,得法于秦《峄山刻石》,自诩“斯翁之后,直至小生,曹喜、蔡邕不足也。”,吕总《续书评》谓:“阳冰篆书,若古钗依物,力有万钧,李斯之后,一人而已。”《法书要录》一书引《述书赋》曰:“劲利豪爽,风行而集,识者谓之苍颉后身。”,人称“笔虎”,后人多效法其篆书笔法。
现存碑刻作品稀少,如《怡亭铭》、《三坟记》、《般若台记》及《颜家庙碑额》等,《三坟记》为李阳冰代表作,笔划从头至尾粗细一致。《般若台题铭》于唐大历七年(772年)刻于福州会城乌石山上。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》云:“篆书大者,惟有少温《般若台》,体近咫尺,骨气遒正,精采冲融,允为楷法。”
|
|
|
|
每日一诗词 |
|
|
|
|
|
|
唐五代.于鹄 |
|
|
|
不食非关药, 天生是女仙。 见人还起拜, 留伴亦开田。 无窟寻溪宿, 兼衣扫叶眠。 不知何代女, 犹带剪刀钱。
|
|
|
|
|
|
|
|
|
长沙过贾谊宅 |
唐五代 刘长卿 |
|
三年谪宦此栖迟,万古惟留楚客悲。 秋草独寻人去后,寒林空见日斜时。 汉文有道恩犹薄,湘水无情吊岂知。 寂寂江山摇落处,怜君何事到天涯。 |
|
|
【注释】
谪宦:官吏被贬职流放。 栖迟:居留。 楚客:指贾谊,也指后来游楚的人。 寂寂:寂寞冷清。 摇落:指秋寒叶落。 汉文:指汉文帝。 有道:英明有才干。 思犹薄:指汉文帝始终不重用贾谊。 湘水:湘江,流经湖南。 吊:凭吊。贾谊渡湘水时,曾作赋凭吊屈原。 人去后:指人去楼空。贾谊居长沙,有飞入其室,以为不祥,乃作《鸟赋》,有“野鸟入室兮,主人将去”句。 寒林:秋天的树林。
|
| 【评析】 | 诗是作者赴潘州贬所,路过长沙时所作。首联明写贾谊,暗喻自身贬谪。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,一派黯然景象。颈联写贾谊见疏,当年凭吊屈原,隐约联系自己而今凭吊贾谊。尾联抒发自己放逐天涯的哀婉叹喟。全诗语言含蓄蕴藉,感情哀楚动人,运典无痕,议论有致。
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,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。满腹牢骚,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,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。 | | 【白话译文】 | 栖息长沙贬谪三年,千秋万代,您留给了楚地游客无穷的哀怨。野草蔓生的故宅,难寻您当年踪迹;夕晖斜照的树林,只见秋色寒烟。汉文帝号称有道,还这么寡恩屈才;湘江水悠悠无情,怎理解凭吊情怀!草木凋零,江山寂寞,叹息您为何流落天涯? |
|
【评论】 | 加入你的评论,请先登录。如果没有帐号,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。 |
返回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