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|
|
2024年11月21日,Thu |
你是本站 第 65712036 位 访客。现在共有 在线 |
总流量为: 70121722 页 |
|
|
每日一作者简介 |
|
|
|
|
|
|
刘因(1249-1293年)字梦吉,号静修,元雄州容城(今河北徐水县)人。“因天资绝人,三岁识书,日记千百言,过目即成诵;六岁能诗;七岁能属文,落笔惊人;甫弱冠,才器超迈”(《元史·刘因传》)。因家居教授,弟子造其门者,随材器教之,皆有成就。尝爱诸葛亮“静以修身”之语,名其居曰“静修”。刘因父祖本金朝人,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。元灭南宋,他屡作哀宋之文。其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。至元十九年(1282),有诏征因,擢承德郎、右赞善大夫,未几以母疾辞归。后朝廷以集贤学士、嘉议大夫征因,以疾固辞,认为“非如此则道不尊”。刘因曾与国子司业砚弥坚从游。初为经学,究训诂疏释之说,认为“圣人精义殆不止此”,及得周、程、张、邵、朱、吕之书,则曰“我固谓当有是也”。对于其学之所长,则谓“邵至大也,周至精也。程至正也,朱子极其大,尽其精,而贯之以正也”。可见其学以朱熹为宗。但他又不严守朱熹门户,每杂以陆学之自求本心。在天道观方面,他认为,“夫天地之理,生生不息而已矣”。这种“生生不息之理”包括自然与社会的成毁、代谢,这是“理势相因而然”,否则万物“不复生”,人之蕃衍的“生理”也就停止了。他将此种生生不息的变化归之于“气机”,“天地之间,凡人力之所为,皆气机之所使”。这种“气机”又本于无形不可见的“理”。他指出:“大哉化也,源乎天,散乎万物,而成乎圣人。自天而言之,理具乎乾元之始,曰造化。宣而通之,物付之物,人付之人,成象成形,而各正性命,化而变也。阴阳五行,运乎天地之间,绵绵属属,自然氤氲而不容已,所以宣其化而无穷也。天化宣矣,而人物生焉。人物生焉,而人化存焉。大而父子、君臣、夫妇、长幼、朋友之道,小而洒扫、应对、进退之节,至于□飞鱼跃,莫非天化之存乎人者也。”(畿辅本卷三)在心性论和修养方法方面,他认为“人欲化而天理,血气化而性情”,要将人欲化为天理,关键在自求于己,而“无待于外”。要改变人欲血气,须引发扩充自身固有之德性、善端。其途径则在于养气持守、不动心。“心之机一动而气亦随之,迫火而汗,近水而栗。物之气能动人也,惟物之遇夫人之气也亦然”(《文集》卷二十一)。实际是主张专务其静,不与物接,物我两忘。他认为,人在浩瀚无涯的天地之间,其形至微,其寿至短,故君子处世,不必慕外,非必用于世而取得官爵和治功,而主要在于立心之初,在于自身的道德修养。他指出:“君子立心之初,曰为善而不为恶,则其初心遂矣。夫道无时而不有,无处而不在也,故欲为善为君子,盖无时无处而不可,而吾之初心,亦无时无处而不得其遂也。”(同上)在论述道与物的关系时。他认为“道”是最根本的。“道之体本静,出物而不出于物,制物而不为物所制,以一制万变而不变者也”。而客观事物本质上则是“齐”的。如果加以人为,去“齐之”,“则不齐矣”,“犹之东、西也,东自东而西自西,固不齐也。然东人之西,则西人之东也,是曰东亦可,曰西亦可,则是未始不齐也”。人所见到的“东人之西,西人之东”,只是相对而已,此两者在对待中是同一的,是“末始不齐也”。故“不齐之,则物将自齐而平矣”。他看到了事物的相对性,但又夸大了这种相对性。上述观点,显然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。在为学方面,刘因认为,人之生“材无不全”,后来所以不全,乃因惑于“异端”。故学者当求于“大圣大贤惠世之书”,即返求六经。他主张读书当先读六经、《语》、《孟》,然后依次读史、诸子。他提出,宋学本于六经,古无经史之分,六经中的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春秋》就是史。他又指出理学乃“自传注、疏释出”,批评“近世学者,往往舍传注、疏释,但读诸儒之议论”,主张读书“必先传注而后疏释,疏释而后议论”。其著作有《四书精要》、《易系辞说》、《静修集》等。刘因是元代重要的儒学代表人物之一。他的“古无经史之分”之说,对后来章学诚“六经皆史”的观点产生过一定影响。
|
|
|
|
每日一诗词 |
|
|
|
|
|
|
北宋.苏轼 |
|
|
|
有情风万里卷潮来, 无情送潮归。 问钱塘江上, 西兴浦口, 几度斜晖? 不用思量今古, 俯仰昔人非。 谁似东坡老, 白首忘机。
记取西湖西畔, 正春山好处, 空翠烟霏。 算诗人相得, 如我与君稀。 约他年、东还海道, 愿谢公雅志莫违。 西州路, 不应回首, 为我沾衣。
|
|
|
|
|
|
|
|
|
惜分飞.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 |
北宋 毛滂 |
|
泪湿阑干花著露,愁到眉峰碧聚。 此恨平分取,更无言语空相觑。断雨残云无意绪,寂寞朝朝暮暮。 今夜山深处,断魂分付潮回去。
|
|
|
【注释】
惜分飞:毛滂创调,词咏唱别情。 阑干:眼泪纵横的样子。 眉峰碧聚:双眉紧锁,眉色仿佛黛色的远山。 觑(qù):细看。 短雨残云:喻情侣分离。 断魂句:意即将哀伤的心魂托付潮水带到情人身边。刘长卿《秋风清》词:“潮水无情亦解归,自怜长在新安住。”
|
| 【评析】 | 这是一首青春恋情的悲歌。上阕写别离画面。起句写离别时对方珠泪纵横,有如花枝著露,教人既爱怜又心疼。接着写伊人的悲哀:那紧蹙的眉头,如碧峰聚簇一样,显得哀愁态重。第三句,说自己要与她平分愁苦,以无言的双眼细细打量。下阕写别后在僧舍的刻骨相思。“短雨残云”为离愁加声加色,使其更加农重。“寂寞”句,则担心与她一别而成永诀。而结尾三句,设想今夜情思;自己入住深山僧舍,而将“断魂”付与江潮,伴随对方飘流天涯。其孤苦之情,愁思之意,尽在不言中。
《惜分飞》是词牌名,多表现恋人之间的离情别绪,在毛滂之前,鲜有人填,因而可能是毛滂创制的自度曲。词的上片,追忆与歌妓琼芳依依惜别的情景,在词人脑海里映着心上人的衷容愁貌。词的下片写词人独身羁旅的凄凉心境与缭绕心的思念之情。结句则用钱塘江的潮水形象而巧妙地表现相思之深切。“断雨残云无意绪,寂寞朝朝暮暮。”最末两句以景之命运而暗写了情之悲意。“断雨残云”毁是眼睛之实景,又象征着美好爱情生活的破灭。暗寓词人与琼芳露水姻缘就此结束的无限感伤之意。故此二句暗寓词人与琼芳露水姻缘就此结束的无限感伤之意。最后两句设想奇妙,付断魂于潮水,尤见此恨绵绵无绝期也。让人联想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,人生之大无奈,空留此恨绵绵无绝期。
这首别离词记录了词人年轻时的一段恋情,通过对昔日离别情景的追怀,抒发了词人对琼芳的思念之情,今昔对比,更显词人此时的凄凉处境。周《清波杂志》赞此词:“语尽而意不尽,意尽而情不尽,何酷似少游也。” 词的上半部分写离别时悲伤愁苦、依依难舍的情景。开篇两句是对琼芳的特写,词人化用白居易《长恨歌》中“梨花一枝春带雨”的句意写佳人流泪的情状,既显其伤感,又描其可爱。这一特写式的细节描写逼真传神。“此恨”句,写面对别离,两人心中都很沉痛。是啊,词人多情,高贵的身份并没有成为他爱上这位红尘女子的障碍,他们全心全意深爱着对方,被离别的痛苦所淹没,泪满衣襟。收尾一句,直接写情,虽然用语质朴,却极富感染力,真切传达出两人当时那种近于痴呆的哀痛。
词的下半部分写别后夜宿深山相思的凄苦,写得缠绵悱恻,一往情深。“断雨”二句从巫山神女的故事中化出,既写琼芳的美丽绝伦,又突出两人爱情的美好,同时也传达出离别以后词人的孤寂情思。收尾两句,是词人对今夜情思的设想:自己虽然身在深山僧舍,但“断魂”却已经吩咐江潮,与故人天涯相伴。情真意切,感人肺腑。
这首词用语浅白,但含蓄深沉,境界尤高,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。后人评其曰:“语尽而意不尽,意尽而情不尽。” | | 【白话译文】 | 泪水涟涟,如同梨花一枝春带雨露,黛色的双眉如同,秀丽的双峰并立。这种愁,我与你共同担当,两双泪眼满含着情意,默默相互望着,此时空气在空中已经停滞,我们俩都无话可说。
如今我眼中,所看到的只是些残云萧条的景色,心情毫无欢乐可言。整日的寂寞我实在难过,任时光如水东流逝去。今夜我住在深山里,对你的思念之情却如潮水,难以平息。 |
|
【评论】 | 加入你的评论,请先登录。如果没有帐号,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。 |
返回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