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|
|
2025年7月4日,Fri |
你是本站 第 72755627 位 访客。现在共有 在线 |
总流量为: 77778880 页 |
|
|
每日一作者简介 |
|
|
|
|
|
|
杜光庭 唐末五代道士,道教学者。字圣宾(又作宾至),号东瀛子。处州缙云(今属浙江)人。少习儒学,博通经、子。唐咸通(860一874年)年间应九经(儒家的九种经典)试,不中,感慨古今浮沉,于是入天台山学道。唐僖宗闻其名声,召入宫廷,赐以紫袍,充麟德殿文章应制,为内供奉。中和元年(881年),随僖宗入蜀,见唐祚衰微,便留蜀不返。王建建立前蜀,任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,赐号“广成先生”。王衍继位后,亲在苑中受道箓,以杜光庭为“传真天师”、崇真馆大学士。晚年在青城山白云溪潜心修道,相传85岁时逝世。杜光庭对道教教义、斋醮科范、修道方术等多方面作了研究和整理,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。他对《老子道德经》的研究颇有成就,将以前注解诠释《道德经》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,概括意旨,分为“五道”、“五宗”,对“重玄之道”尤其推重。他调和儒、道二家的思想,认为老子的思想主旨,,“非谓绝仁、义、圣、智,在乎抑浇诈聪明,将使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,见素抱朴,泯和于太和,体道复元,自臻于忠孝”,把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道。他推崇唐玄宗的《御注道德经》,发挥其玄旨,撰成《道德真经广圣义》五十卷,“内则修身”,“外以理国”,囊括无遗。又主张“仙道非一”,不拘一途,有利于道教的传播和发展。其著作还有《广成集》、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》、《道门科范大全集》、《墉城集仙录》等二十余种。
|
|
|
|
每日一诗词 |
|
|
|
|
|
|
唐五代.孙氏 |
|
|
|
谢将清酒寄愁人, 澄澈甘香气味真。 好是绿窗风月夜, 一杯摇荡满怀春。
|
|
|
|
|
|
|
|
|
闻诵《法华经》歌 |
唐五代 修雅 |
|
山色沈沈,松烟幂幂。 空林之下,盘陀之石。 石上有僧,结跏横膝。 诵白莲经,从旦至夕。 左之右之,虎迹狼迹。 十片五片,异花狼藉。 偶然相见,未深相识。 知是古之人,今之人,是昙彦,是昙翼?我闻此经有深旨,觉帝称之有妙义。 合目冥心子细听,醍醐滴入焦肠里。 佛之意兮祖之髓,我之心兮经之旨。 可怜弹指及举手,不达目前今正是。 大矣哉,甚奇特,空王要使群生得。 光辉一万八千土,土土皆作黄金色。 四生六道一光中,狂夫犹自问弥勒,我亦当年学空寂,一得无心便休息。 今日亲闻诵此经,始觉驴乘匪端的。 我亦当年不出户,不欲红尘沾步武。 今日亲闻诵此经,始觉行行皆宝所。 我亦当年爱吟咏,将谓冥搜乱神定。 今日亲闻诵此经,何妨笔砚资真性。 我亦当年狎儿戏,将谓光阴半虚弃。 今日亲闻诵此经,始觉聚沙非小事。 我昔曾游山与水,将谓他山非故里。 今日亲闻诵此经,始觉山河无寸地。 我昔心猿未调伏,常将金锁虚拘束。 今日亲闻诵此经,始觉无物为拳拲。 师诵此经经一字,字字烂嚼醍醐味。 醍醐之味珍且美,不在唇,不在齿,只在劳生方寸里。 师诵此经经一句,句句白牛亲动步。 白牛之步疾如风,不在西,不在东,只在浮生日用中。 日用不知一何苦,酒之肠,饭之腑,长者扬声唤不回。 何异聋,何异瞽,世人之耳非不聪,耳聪特向经中聋。 世人之目非不明,目明特向经中盲。 合聪不聪,合明不明,辘轳上下,浪死虚生。 世人纵识师之音,谁人能识师之心。 世人纵识师之形,谁人能识师之名。 师名医王行佛令,来与众生治心病。 能使迷者醒,狂者定,垢者净,邪者正,凡者圣。 如是则非但天恭敬,人恭敬,亦合龙赞咏,鬼赞咏,佛赞咏。 岂得背觉合尘之徒,不稽首而归命。
|
|
|
|
|
【评论】 | 加入你的评论,请先登录。如果没有帐号,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。 |
返回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