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
 首页 
  用户  密码   诗人   朝代   诗词   留言本   注册 
 欢迎光临  
 2025年9月19日,Fri
 你是本站
第 74778638 位
 访客。现在共有  在线
 总流量为: 80393457 页

 诗词查询
 朝代
 
 作者
 
 诗词
 

 每日一作者简介
伊梦昌。字里不详。唐末不仕,披羽褐为道士。历游山水,先后曾至两浙、江西、湖南等地。天佑十年(913)至抚州南城县。又人湖南马氏幕中。散诞放逸,不拘细谨,饮醉常行歌市中。时人称为伊风子。喜作《望江南》词,遇物即咏,皆有意旨。有异术,时人或目为神仙。事迹见《太乎广记》卷五五引《玉堂闲话》、《诗话总龟》卷四六引《雅言杂载》、卷四七引《青琐后集》、《十国春秋》卷七六。《全唐诗》存诗6首,断句2联,词1首,分别收于伊用昌、伊梦昌名下。 (陈尚君)(伊梦昌) 见伊用昌。

 每日一诗词
唐五代.徐夤
结绿根株翡翠茎,
句芒中夜刺猩猩。
景阳妆赴严钟出,
楚峡神教暮雨晴。
踯躅岂能同日语,
玫瑰方可一时呈。
风吹嫩带香苞展,
露洒啼思泪点轻。
阿母蕊宫期索去,
昭君榆塞阙赍行。
丛高恐碍含泥燕,
架隐宜栖报曙莺。
斗日只忧烧密叶,
映阶疑欲让双旌。
含烟散缬佳人惜,
落地遗钿少妓争。
丹渥不因输绣段,
钱圆谁把买花声。
海棠若要分流品,
秋菊春兰两恰平。

 友情连接
V & L Canada
Power Javascript

绝句

南宋• 僧志南
古木阴中系短篷,
杖藜扶我过桥东。
沾衣欲湿杏花雨,
吹面不寒杨柳风。
【注释】
1.短篷──小船。篷是船帆。船的代稱。
2.杖藜──"藜杖"的倒文。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,莖杆直立,長老了可做拐杖。
  這首小詩,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。
  詩人拄杖春遊,卻說"杖藜扶我",是將藜杖人格化了,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,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,給人以親切感,安全感, 使這位老和尚 遊興大漲,欣欣然通過小橋,一路向東。橋東和橋西, 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,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,向東向西,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。 "東",有些時候便是"春"的同義詞,譬如春神稱作東君, 東風專指春風。詩人過橋東行,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,無論西行、北行、南行, 都沒有這樣的詩意。
  詩的後兩句尤為精彩:"杏花雨",早春的雨"楊柳風", 早春的風。這樣說比"細雨"、"和風"更有美感,更富於畫意。 楊柳枝隨風蕩漾,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"杏花雨", 與稱夏初的雨為"黃梅雨",道理正好相同。"小樓一夜聽春雨, 深巷明朝賣杏花",南宋初年,大詩人陸遊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繫起來。 "沾衣欲濕",用衣裳似濕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, 更見得體察之精微,描模之細膩。試想詩人扶杖東行,一路紅杏灼灼,綠柳翩翩, 細雨沾衣,似濕而不見濕,和風迎面吹來,不覺有一絲兒寒意, 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!
  有人不免要想,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,遊賞下去, 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,怕要體力不支,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?不必多慮。 詩的首句說:"古木陰中系短篷。"短篷不就是小船嗎?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,那小船偏激在溪水邊老樹下,正待他解纜回寺呢。
 
【评论】
加入你的评论,请先登录。如果没有帐号,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。
返回
 
 
© Copyright 2001-2025 rdliu.com 诗词意, CANADA. ALL RIGHTS RESERVED
Site Powered By PowerJS Software Ltd, [ 0 sec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