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欢迎光临
|
|
| 2025年11月4日,Tue |
你是本站 第 76253481 位 访客。现在共有 在线 |
| 总流量为: 82288623 页 |
|
|
| 每日一作者简介 |
|
|
|
|
|
|
曾公亮,字明仲,泉州晋江(今福建泉州市)人。宋天圣二年(1024年)进士及第,累官端明殿学士、吏部侍郎、太保等,仁宗时,任郑州知州。明嘉靖《郑州志·名宦》记载:“曾公亮,仁宗时为翰林学士知郑州,赐诗赴任。”一个中央官员,何以屈就郑州知州,且由皇帝赐诗送行,无疑与当年时局有重大关系。
宋乾德元年(963年),宋太祖赵匡胤为安葬父母,修“定陵”于巩县;其后有帝陵又建于斯,郑州乃开封至巩县必经之路,所以地位日渐重要。至仁宗时,其统治已呈风雨飘摇之势,内忧外患,尤其在夏、辽崛起,对宋构成威胁的紧急关头,宋仁宗在皇 五年(1053年),“乃诏郑、滑、曹、许、陈为辅,建转运史以领之”(见明《郑州志·杂志》)。郑州乃五辅(州)之首,是京城西之重镇,朝廷对郑州异常重视,遂命曾公亮知郑。此举说明仁宗对曾的器重和信任。
曾公亮仪表堂堂,为人严肃,办事认真。史书说“公亮方厚庄重,沉深周密”,又说他“为政有能声,至夜户不闭”。在朝任翰林学士时,他认真负责,一丝不苟。对重要文书亲自批阅、严格把关,一改以往行文华而不实、随意决断、弄虚作假或推诿扯皮的弊端,深得仁宗皇帝的信赖和同僚们的赏识。出任郑州知州以后,他秉公执法,严以管理,重拳打击为非作歹之徒,使那些混迹郑州的盗匪、流寇闻风丧胆,或被判以重刑,或逃匿他乡。很快使混乱的郑州呈现出秩序井然、社会安定、路不拾遗、夜不闭户的太平局面。所以,时人昵称其为“曾开门”,意为社会安定,昼夜开门也不会失盗,有对曾褒扬的含义。曾思想开放,提掖后人,任职吏部侍郎时先后数次推荐王安石,认为王“文学器业,宜应大用”。后王成为宰相,主持变法,与曾举荐有很大关系
|
|
|
|
| 每日一诗词 |
|
|
|
|
|
|
唐五代.贯休 |
|
|
|
寻常看不见, 花落树多苔。 忽向高枝发, 又从何处来。 风清声更揭, 月苦意弥哀。 多少求名者, 年年被尔催。
|
|
|
|
|
|
|
|
|
|
书情题蔡舍人雄 |
| 唐五代 李白 |
|
尝高谢太傅,携妓东山门。楚舞醉碧云,吴歌断清猿。 暂因苍生起,谈笑安黎元。余亦爱此人,丹霄冀飞翻。 遭逢圣明主,敢进兴亡言。白璧竟何辜,青蝇遂成冤。 一朝去京国,十载客梁园。猛犬吠九关,杀人愤精魂。 皇穹雪冤枉,白日开氛昏。泰阶得夔龙,桃李满中原。 倒海索明月,凌山采芳荪。愧无横草功,虚负雨露恩。 迹谢云台阁,心随天马辕。夫子王佐才,而今复谁论。 层飙振六翮,不日思腾骞。我纵五湖棹,烟涛恣崩奔。 梦钓子陵湍,英风缅犹存。彼希客星隐,弱植不足援。 千里一回首,万里一长歌。黄鹤不复来,清风愁奈何。 舟浮潇湘月,山倒洞庭波。投汨笑古人,临濠得天和。 闲时田亩中,搔背牧鸡鹅。别离解相访,应在武陵多。 |
|
|
|
|
| |
| 【评论】 | | 加入你的评论,请先登录。如果没有帐号,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。 |
|
返回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