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|
|
2025年9月18日,Thu |
你是本站 第 74752094 位 访客。现在共有 在线 |
总流量为: 80332053 页 |
|
|
每日一作者简介 |
|
|
|
|
|
|
杜光庭 唐末五代道士,道教学者。字圣宾(又作宾至),号东瀛子。处州缙云(今属浙江)人。少习儒学,博通经、子。唐咸通(860一874年)年间应九经(儒家的九种经典)试,不中,感慨古今浮沉,于是入天台山学道。唐僖宗闻其名声,召入宫廷,赐以紫袍,充麟德殿文章应制,为内供奉。中和元年(881年),随僖宗入蜀,见唐祚衰微,便留蜀不返。王建建立前蜀,任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,赐号“广成先生”。王衍继位后,亲在苑中受道箓,以杜光庭为“传真天师”、崇真馆大学士。晚年在青城山白云溪潜心修道,相传85岁时逝世。杜光庭对道教教义、斋醮科范、修道方术等多方面作了研究和整理,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。他对《老子道德经》的研究颇有成就,将以前注解诠释《道德经》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,概括意旨,分为“五道”、“五宗”,对“重玄之道”尤其推重。他调和儒、道二家的思想,认为老子的思想主旨,,“非谓绝仁、义、圣、智,在乎抑浇诈聪明,将使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,见素抱朴,泯和于太和,体道复元,自臻于忠孝”,把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道。他推崇唐玄宗的《御注道德经》,发挥其玄旨,撰成《道德真经广圣义》五十卷,“内则修身”,“外以理国”,囊括无遗。又主张“仙道非一”,不拘一途,有利于道教的传播和发展。其著作还有《广成集》、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》、《道门科范大全集》、《墉城集仙录》等二十余种。
|
|
|
|
每日一诗词 |
|
|
|
|
|
|
唐五代.孙氏 |
|
|
|
谢将清酒寄愁人, 澄澈甘香气味真。 好是绿窗风月夜, 一杯摇荡满怀春。
|
|
|
|
|
|
|
|
作 者 介 绍 |
|
王之道(1093—1169),字彦猷,号相山居士,濡须(今属安徽无为)人。北宋徽宗宣和六年(1124),王之道与其兄王之义、弟王之深同中进士,一时传为美谈。尽管如此,因为王之道在考试的对策中,极言当时朝廷的联金伐辽政策之非,认为轻开边衅,必致祸乱,触怒了考官,因而被抑置在下列,直至钦宗即位以后,才被调为和州历阳县丞,不久又被转为乌江县令。他在历阳和乌江惩治豪强,兴修水利,不生事,不扰民,虽然当时政局不稳,烽火时有所闻,但两地百姓却因他之惠,安居如故。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