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|
|
2025年7月4日,Fri |
你是本站 第 72747991 位 访客。现在共有 在线 |
总流量为: 77751473 页 |
|
|
每日一作者简介 |
|
|
|
|
|
|
吉鸿昌1895.10.18~1934. 11.24抗日名将。原名恒立,字世五。河南扶沟人。1913年入冯玉祥部,从士兵递升至团长。骁勇善战,人称“吉大胆”。1926年任第36旅旅长,10月,率部参加北伐战争,由兰州兼程东进,参与解西安之围。1927年任第19师师长,5月出潼关占河南洛阳,在黄沙峪率师夜渡黄河,击退奉军,连克新乡、安阳数城。1928年任第30师师长,调防甘肃天水。1929年任第10军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。1930年5月参加蒋冯阎战争,任冯军第3路总指挥。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,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。旋奉命“围剿”鄂豫皖革命根据地,但不愿替蒋打内战,态度消极。翌年称病去上海就医,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接触,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。8月被蒋解职,强令出国“考察”。遂环游欧美,发表抗日演说。1932年回国寓居天津,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,8月到湖北麻城宋埠策动旧部第30师起义失败,潜回平津地区后加入中国共产党,按党的指示潜赴泰山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。随即变卖家产,购买枪械,联络旧部,于1933年5月,与冯玉祥、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,任第2军军长,旋任北路前敌总指挥,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,连克康保、宝昌(今并入内蒙古太仆寺旗、正镶白旗、正蓝旗)、沽源、多伦四县,将日军驱出察境。蒋介石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,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。9月,吉鸿昌与方振武率部退至河北顺义、昌平(今均属北京)一带,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。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,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,被推为主任委员,秘密印刷《民族战旗》报,宣传抗日,联络各方,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。11月9日,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,遭工部局逮捕,引渡到北平军分会。经蒋介石下令,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。刑前题诗一首:“恨不抗日死,留作今日羞。国破尚如此,我何惜此头?”
|
|
|
|
|
|
|
作 者 介 绍 |
|
徐元杰,信州上饶(今江西上饶)人,字仁伯,学者称天庸先生。生于宋光宗绍熙四年(1193),卒于宋理宗淳祐五年(1245)。宋理宗绍定五年(1232)壬辰科状元。 徐元杰少年颖悟,每日读书数千言,且冥思精索。曾师从朱熹门人陈文蔚、真德秀,得理学真谛。中状元后,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厅公事。嘉熙二年(1238),召为秘书省正字,迁校书郎。上疏陈述物极必反,否极泰来之理。又请理宗早立太子,以定社稷,均未受重视,故请求外放,未被允许,遂连上十二奏章。三年,迁著作佐郎兼兵部侍郎,以病为由,辞而不就。差知安吉州,召行在奏事,均力辞不就。淳祐元年(1241),差知南剑州(今福建南平),当地盗贼猖狂,徐元杰捕获魁首八人问斩,使社会得以安定。在任期间,重视教育,亲到延平书院为诸生演讲。对民间诉讼,徐元杰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使双方必心悦诚服而退。因母亲病重离任之时,郡内百姓跪而挽留,其政绩与得人心从中可见一斑。服丧期满,授侍左郎官,兼崇政殿说书,拜将作监,向理宗进奉杨雄《大匠箴》,陈述节俭与励精图治之论,言辞甚为忠恳。淳祐四年(1244),对理宗欲下诏重新起用史嵩之事,力谏不可,为朝野所传诵。不久,徐元杰兼右司郎官,拜太常卿,兼给事中,国子祭酒,权中书舍人。淳祐五年(1245),徐元杰突得急症,病逝于任,享年仅五十二岁。理宗非常伤感,赠工部侍郎,赐谥忠愍。徐元杰擅长诗文,著有《*埜集》传世。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