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
 首页 
  用户  密码   诗人   朝代   诗词   留言本   注册 
 欢迎光临  
 2025年7月4日,Fri
 你是本站
第 72748093 位
 访客。现在共有  在线
 总流量为: 77751655 页

 诗词查询
 朝代
 
 作者
 
 诗词
 

 每日一作者简介
谢翱(1249~1295年),字皋羽,号乐耕,又号日希发子,乃谢壶山第四子。南宋德中(1275年)元兵南下,文天祥重组军抗元,谢翱散家资募乡兵数百投军,被委任为谘议参军(参与丞相军事)。景炎二年(1277年)八月江西空坑兵败,谢翱与陈龙复等受命入粤组建行府分司,使文丞相顺利入潮。祥兴元年(1278年)四月,其妻毋(音无)氏在后溪船中产一子。十一月谢翱将妻儿托付农夫,出征潮阳、海丰。十二月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被俘,谢翱率残部潜回潮阳白土村。由于叛徒告密,元兵捣毁白土村。谢翱幸有人暗助得以逃脱,将妻儿托付他人。临行嘱托子孙今后不管居于何地,皆以“翔龙”为地名,以纪念帝 登基之地“翔龙”。他星夜潜渡福建转入浙江,隐伏民间。文天祥在大都(今北京)殉国,谢翱悲恸不已,登子陵钓台,祭奠天祥,作《西台恸哭记》为千古绝唱。谢翱不忘复兴宋室,组织月吟诗社,从事抗元活动。1295年病逝于杭州,挚友方凤、吴思齐等遵其嘱葬于子陵钓台南,碑曰:“粤谢翱墓”,志其不忘潮阳妻儿。谢翱著有《日希发集》、《天地间集》等,寄寓家国之痛,真实感人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称“南宋之末,文体卑弱,独翱诗文杰骜有奇气”,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地位。谢翱的裔孙分创揭阳翔龙(今玉窖)、桃山(今炮台)、潮安、潮阳等地。

 每日一诗词
.虞集
徒把金戈挽落晖,
南冠无奈北风吹。
子房本为韩仇出,
诸葛宁知汉祚移。
云暗鼎湖龙去远,
月明华表鹤归迟。
不须更上新亭望,
大不如前洒泪时。


 友情连接
V & L Canada
Power Javascript

郭沫若

朝代:现当代
作 者 介 绍
    郭沫若, 原名郭开贞,生于四川乐山沙湾,幼年入家塾读书,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,开始接受民主思想。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,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、歌德、莎士比亚、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。1918年春写的《牧羊哀话》是他的第一篇小说。1918年初夏写的《死的诱惑》是他最早的新诗。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,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,投身于新文化运动,写出了《凤凰涅磐》、《地球.我的母亲》、《炉中煤》等诗篇。1921年6月,他和成仿吾、郁达夫等,人组织创造社,编辑《创造季刊》。1923年、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、回国后继续编辑《创造周报》和《创造日》。1924年到1927年间,他创作了历史剧《王昭君》、《聂莹》、《卓文君》。1928年流亡日本,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,参加“左联”东京支部活动。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。这一时期创作了以《屈原》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。他还写了《十批判书》、《青铜时代》等史论和大量杂文、随笔、诗歌等。

新中阳成立后,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,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、中国科学院院长,全国文联一、二、三届主席,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、十、十一届中央委员、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,全国政协委员、常务委员、副主席等职。作品有《新华颂》、《东风集》、《蔡文姬》、《武则天》、《李白与杜甫》等。在这期间,郭沫若写了许多迎合时代的文字,因此受到后人诟病,理论专著《李白与杜甫》一书更是令人齿冷。因此郭沫若其人在中国文化界成为人格方面的反面例证。
 
作  品
 
咏乾陵(岿然没字碑犹在) 天上的街市(远远的街灯明了)
水龙吟(商盘孔鼎无存) 
返回
 
 
© Copyright 2001-2025 rdliu.com 诗词意, CANADA. ALL RIGHTS RESERVED
Site Powered By PowerJS Software Ltd, [ 0 sec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