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欢迎光临
|
|
| 2025年11月3日,Mon |
你是本站 第 76207531 位 访客。现在共有 在线 |
| 总流量为: 82173628 页 |
|
|
| 每日一作者简介 |
|
|
|
|
|
|
陈师道(1053-1101) 字履常,一字无己,别号后山居士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哲宗元佑时,由苏轼等推荐,为徐州教授,后历任太学博士、颍州教授、秘书省正字。一生安贫乐道,闭门苦吟,家境困窘。苏门六君子之一,江西诗派重要作家。亦能词,其词风格与诗相近,以拗峭惊警见长。但其诗、词存在着内容狭窄、词意艰涩之病。著有《后山先生集》。词有《后山词》。
|
|
|
|
| 每日一诗词 |
|
|
|
|
|
|
唐五代.刘禹锡 |
|
|
|
生为齐赘婿, 死作楚先贤。 应以客卿葬, 故临官道边。 寓言本多兴, 放意能合权。 我有一石酒, 置君坟树前。
|
|
|
|
|
|
|
|
|
|
春望 |
| 唐五代 杜甫 |
|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 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 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 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 |
|
|
【注释】
国破:都城沦陷。 在:依旧。 深:此指因人烟稀少,春天杂草丛生。 感时:感伤时事。 花溅泪:花使人怆然下泪。 白头:白发。 短:短少。 浑:简直。 欲:将。 不胜簪:插不上发簪。 烽火:战火。 三月:三个月,泛指整个春天。 抵:顶得上。
|
| | | 【评析】 |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(756)七月,安史叛军攻陷长安,肃宗在灵武即位,改元至德。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,被叛军俘至长安,次年(至德二年,757)三月困居长安时写此诗。诗人目睹长安沦陷后的萧条零落,身历逆境念家情切,忧思伤春,不免感慨万千。全诗沉着蕴藉,真挚自然,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、眷怀家人的感情,情景兼备而不游离,感情强烈而不浅露,内容丰富而不芜杂,格律严谨而不板滞。“白头搔更短,家书抵万金”,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,为流传千古之名言。
写此诗时诗人,正身陷安禄山叛军占领下的长安。国家残破,家人离散,眼前的春景更让人感触丛生。沉痛的感情通过“感时”“恨别”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,又一层层深入地刻画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。此诗可谓字字珠玑。 | | | | 【白话译文】 | 國家雖然已遭戰火破壞了,但山河依然存在,城中到了春天,草木便茂盛起來,有感世局混亂不安,就是看到美好的花草也不免忍不住要淚灑而下。怨恨彼此的別離,連聽到悅耳的飛鳥聲也會心驚起來,還以為是戰爭的聲音呢!戰事連續三個月了,偶然接到一封家信,珍貴得可以抵過萬兩黃金呢。唉!我老了,白髮搔起來越來越少,都要插不上簪子了。
|
| |
| 【评论】 | | 加入你的评论,请先登录。如果没有帐号,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。 |
|
返回
|
|
|
|